Osten_und_Hans

雙盲實驗之必要(上)——從前有隻馬會算術

雙盲實驗之必要(上)——從前有隻馬會算術

雙盲實驗之必要(上)——從前有隻馬會算術

之前寫過史上首次用實驗組、對照組進行盲目測試,是在 1784 年由拉法節與富蘭克林針對「動物磁力」療法所做的實驗。不過那次實驗盲目的只有受試者,觀察者其實知情,因此並不是雙盲實驗,以現在的標準來看仍不夠嚴謹。

為什麼雙盲是醫學實驗的基本要求?我們可以用一個著名的歷史軼事來說明。

1904 年,紐約時報報導了一隻令人嘖嘖稱奇的馬。這隻有「聰明漢斯」(Clever Hans) 之稱的馬位於德國,牠的主人是位中學數學教師,竟然教會了漢斯做算術。例如主人問牠 3+2 等於多少,牠就會用前蹄在地面點 5 下。除了加法,牠連簡單的乘除也都算得出來,甚至連「這個月的第八天是星期二,下星期五是幾日?」也答得出來。

有人懷疑漢斯的主人在念題目時暗示漢斯要敲幾下,然而把題目寫在紙板上,牠仍可以答出正確答案。莫非是主人用某種方式打暗號?那就改由民眾提問,結果漢斯還是能答對大部分題目。即使有獸醫、訓獸師、騎兵……等不同專家前來調查,也完全看不出有作弊之嫌。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聰明漢斯於 1904 年當眾表演算術。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Wikimedia Commons)

最後是由心理學家馮克特 (Oskar Pfungst) 揭開真相。他發現當馬蹄敲擊的次數接近正確答案時,提問者的身體姿勢與臉部表情會不自主地緊繃,直到漢斯最後敲出正確答案,提問者才放鬆下來。漢斯便是藉由觀察提問者的肢體語言,知道何時該停止敲擊地面,讓大家以為牠知道答案。一旦將牠與提問者隔開,或者提問者本身也不知道答案時,漢斯就答不出來了。

聰明漢斯所表現的就是「觀察者期望效應」(Observer-expectancy effect) ——當實驗的觀察者預期特定結果時,會下意識地影響受試者的表現。這就是為什麼醫學實驗要做到雙盲,例如在做疫苗實驗時,打針的醫護人員也不知道手上的是疫苗或生理食鹽水。有時甚至會做到三盲,確保一旁觀察的研究者或是蒐集、記錄結果的人也不知道。

那麼,雙盲實驗最早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目前所知是在 1835 年,很巧的也發生於德國;而這個實驗與半世紀前那次首度盲目測試一樣,也是為了證實某種療法究竟是不是真的有效……。

  • 標題圖片:聰明漢斯與主人 Wilhelm von Osten。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Wikimedia Commons)

更多文章

© 2021 張瑞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