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維醫生拿著愛因斯坦的大腦。圖片來源:Michael Brennan/Getty Images

愛因斯坦的大腦不見了!

愛因斯坦的大腦不見了!

愛因斯坦的大腦不見了!

這是我寫過最難忘的故事之一。一位醫生有幸可以解剖愛因斯坦的遺體,卻不幸的從此踏上自我放逐之路……。

解剖

1955年4月18日凌晨一點多,已住進普林斯頓醫院三天的愛因斯坦,終因腹部動脈瘤過世,享年76歲。七個小時後,42歲的主任病理醫師哈維(Thomas S. Harvey)走進停屍間進行解剖,完畢後遺體逕行火化,骨灰交給愛因斯坦的長子漢斯。

沒有人知道火化的並非完整的遺體,愛因斯坦的大腦已經被哈維拿走了,而他並沒告訴任何人。

但消息還是很快傳了出來,原來是紐約醫院的醫生齊默曼(Harry Zimmerman)對外透露的。與愛因斯坦熟識多年的他對外宣稱,愛因斯坦生前曾答應死後讓他解剖遺體,並且可以取下大腦做進一步研究。只是愛因斯坦去世當天,他有手術要進行,無法趕來普林斯頓執刀解剖,才打電話給曾是他學生的哈維,交代他務必要將大腦留下來。

爭奪

這件事曝光後,立刻引起軒然大波,畢竟齊默曼並沒有愛因斯坦簽寫的同意書,愛因斯坦又沒在遺言中交代此事,家屬也都被蒙在鼓裡(哈維是在事後才取得漢斯的同意,讓他研究這位世紀天才的大腦)。

無論如何,既然愛因斯坦的大腦都已經取出來了,各方人馬都想得到。齊默曼宣稱愛因斯坦早就答應要給他;普林斯頓醫院當然不准哈維給他,認為理應由院方處理;美國陸軍也向哈維施壓;就連以色列政府也主張以色列才是它的歸處。

在多方僵持之下,愛因斯坦的大腦暫時就仍由哈維保管──至少他目前是唯一獲得家屬授權研究的人。

哈維找了賓州大學幫忙將大腦切成 240 個一公分立方的小塊,其中 170 塊再做成近一千個顯微鏡載玻片。不過他畢竟不是大腦方面的專家,過了幾年仍提不出研究報告,卻又始終不願將愛因斯坦的大腦交給院方處理,最終在 1960 年被普林斯頓醫院解雇。

流浪

據傳他的老婆對此極不諒解,威脅要把那些腦子丟掉。總之有一天,哈維帶著分裝在兩個玻璃罐中的愛因斯坦大腦,連同簡單的行李,獨自開車上路,落腳到中西部。

時間一年一年過去,哈維從一個城鎮搬到另一個城鎮,也換了各種工作:從病理實驗室主任、精神療養院醫師、家庭醫師,到監獄獄醫,每況愈下,最後在 72 歲高齡時,竟落得在堪薩斯州一個小鎮的塑膠工廠當作業員。此時距他解剖愛因斯坦遺體已 30 年。

無論搬到何處,他始終帶著那兩罐愛因斯坦的大腦一起走。不過,罐中的切片數量越來越少。因為這段期間,他會挑選那些他覺得可以研究出什麼名堂的醫師或神經學家,從玻璃罐中撈出幾片送給他們研究。於是愛因斯坦的大腦像在空中碎裂的隕石散落世界各地:德國、委內瑞拉、日本、中國、……。奇特的是,其中也有慕名而來的瘋狂朝聖者(因為1978年有記者找到他,報導了他的下落),看來哈維自有其標準決定誰有資格擁有愛因斯坦。

歸途

1997 年2月中,《哈潑》雜誌記者帕特尼提(Michael Paterniti)拜訪已搬到新澤西州的哈維,與他相談甚歡。可能是訪談中觸動了哈維什麼,他告訴帕特尼提想要去加州拜訪愛因斯坦的孫女伊芙琳 (Evelyn),沿途順便見見親友,還有幾位他曾贈予愛因斯坦大腦切片的神經解剖學家。

於是幾天之後,帕特尼提開車載著84歲的哈維,以及幾塊愛因斯坦的大腦,從東岸橫越美國,沿途停留,十天之後抵達最後一站——伊芙琳在柏克萊的住所。

哈維有點手足無措,但爽朗健談的伊芙琳似乎早已寬恕哈維所做的事。離開前,哈維送伊芙琳一片她爺爺的大腦切片,似乎是想彌補當年未事先徵詢愛因斯坦家屬的遺憾。

第二年,哈維將手中所剩的愛因斯坦大腦全部交給普林斯頓醫院,讓四處流浪的它回到最初的起點,他也終於可以放下背了43年的重擔。2007年,哈維病逝於普林斯頓醫學中心,正是他半個世紀前解剖愛因斯坦遺體之處。。

研究

那麼,愛因斯坦的大腦有何特殊之處?它的重量1230公克,還略小於成人平均值。有研究者分別提出其神經膠質細胞的比例較高、大腦皮質較薄且神經元密度較高、連接左右半腦的胼胝體較厚、……等等構造略異於常人的說法。但這些微小差異是否有統計學上的意義,仍眾說紛紜。

其實我們心知肚明,從大腦結構並無法挖掘出愛因斯坦的天才根源,它真正的特殊之處就只在於它是愛因斯坦的大腦,因而具有某種神聖意義,才令人如此為之著迷,也讓哈維醫師賠上半輩子的光陰。

參考資料:

1.《送愛因斯坦回家》,Michael Paterniti 著,陳俊賢 譯,大塊文化出版

2.《愛因斯坦傳》,Walter Issacson 著,郭兆林、周念縈 譯,時報出版

本文原收錄於《科學史上的今天:歷史的瞬間,改變世界的起點》,此處略做修改。

按:202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逝世70週年,再做潤飾。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