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fdfsdd

嘲諷下的無奈——我對《千萬別抬頭》的解析

嘲諷下的無奈——我對《千萬別抬頭》的解析

嘲諷下的無奈——我對《千萬別抬頭》的解析

據說《千萬別抬頭》(Don’t Look Up) 評價兩極,有人拍案叫絕,有人大失所望。我猜失望的原因之一或許是這部片眾星雲集,有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珍妮佛·勞倫斯、凱特·布蘭琪、梅莉·史翠普、……等實力派的演員,但他們所飾演的角色卻極為浮誇,沒有發揮深刻的演技。

其實這部片原本就不是一般劇情片,而是諷刺性的荒謬喜劇,當然不需有絲絲入扣的角色刻畫;就像我們也不會期待《瞞天過日》中的喬治·克隆尼、布萊德·彼特要有多深刻的演出。 不過可能還是會有人認為片中的角色設定也誇張到近乎醜化了吧?乍看之下似乎如此,但仔細想想,真的沒有這樣的真實人物嗎?例如片中美國總統雖是女性,但從鄙視科學家、讓兒子當幕僚長,到欲蓋彌彰的性醜聞,其實都可以對比到川普身上。

而科技鉅子這個角色也可以看到伊隆·馬斯克、馬克·祖克柏、矽谷大亨彼得·提爾等人的影子。提爾是檯面上的科技大佬中,唯一公開力挺川普參選的人,因此在川普當選總統後,成為交接委員會的一員,對川普的影響力可見一斑。而臉書的用戶多達 20 億,以及目前美國的太空任務非常依賴馬斯克的 SpaceX,也都是不爭的事實。片尾的安排看似畫蛇添足,倒也能理解是導演對於馬斯克把人類希望寄託於殖民火星感到不以為然。

《千萬別抬頭》片中批判最力的,當然是握有權力的人對科學的漠視,包括政治人物以選舉為優先考量、科技鉅子對政治的影響力,以及新聞媒體偏愛八卦消息。但除此之外,這部片也針對科學家的角色提出了檢討。

例如科學家應該如何拿捏與當權者之間的界線?李奧納多飾演的藍道爾博士選擇留在白宮,因為他認為這樣至少有個人在旁監督,可以適時從科學角度提出建言,以免他們做得太過分。孰料結果不但無濟於事,他反而還成為白宮用來替政策背書的看板人物,完全與他的初衷相違背。出於善意的科學家尚且如此,那麼對於當權者找來的專家學者所言,我們更應有所警覺,絕不能照單全收。

再則是科學傳播的問題,包括如何引起民眾關切,以及如何讓民眾了解。

其實媒體往往反映了大眾的喜好,如同這部片裡面,與其歸咎於藍道爾博士不夠能言善道,不如說大眾原本就更關心偶像歌手的戀情,遠勝於遙不可及的小行星,電視台才會投觀眾所好。 要喚起民眾關心沒有切身之感的議題,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千萬別抬頭》中要等到小行星現身天際了,大家才會在意這件事,而在真實世界裡,科學家提出地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警告,到現在也仍然被很多人視為危言聳聽。

即使議題好不容易成為社會焦點了,怎樣才能讓大家理解又是另一個難題。

許多科學議題都無法三言兩語說得清楚,即使設法將其中的科學知識轉化成易懂的通俗語言,一般人仍不見得有耐心閱讀。尤其是敵對陣營若打出簡短有力的口號,長篇大論的科學論述更難以匹敵,所以片中的科學陣營最後也只能以口號對抗口號,用 “Just look up!” 反制對方的 “Don’t look up!”。 偶像歌手辦演唱會支持科學陣營那一幕也相當諷刺,陶醉於優美歌曲的無數粉絲,與造勢大會上被美國總統煽動的狂熱群眾,難道不是很類似嗎?兩者都是透過情緒感染,而不是訴諸於理,科學論述在其中完全無用武之地。

問題是,即使科學陣營以此手段達成目的,但到頭來民眾對於議題本身仍一知半解,科學素養並未因此而提昇,這樣真的是件好事嗎?我們當然可以理解這是在兩難之下不得不的選擇,但同樣地,政治人物、新聞媒體與科技公司不也可以這樣為自己辯解?

從這個觀點來看,《千萬別抬頭》並不是在講科學家對抗壞人的故事,事實上,它不僅嘲諷了每個人,也點出了這是難以打破的囚犯困境。因此,別以為《千萬別抬頭》拍得過於誇張,那是因為現實世界的確就是如此荒謬。

《千萬別抬頭》海報。圖片來源: Twitter

標題圖片:《千萬別抬頭》劇照。圖片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更多文章

© 2021 張瑞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