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hggf

怪異科學家與他的懺情告白(上)

怪異科學家與他的懺情告白(上)

怪異科學家與他的懺情告白(上)

國內確診病例一天比一天多,目前除了台北市已經先在萬華地區設立快篩站,許多地方也計畫跟進,為當地居民檢測是否感染。

目前快篩有抗原檢測與血清抗體檢測兩種,前者是檢驗是否有病毒特有的蛋白質,後者則是看體內是否已經產生對抗病毒的抗體。這兩種方法都容易有偽陽性與偽陰性的問題,因此還須要進一步做 PCR 檢測,看有沒有病毒的 RNA 才能確定。

PCR 是「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的簡稱,可以在短時間內大量複製特定的 DNA 樣本,以供各種實驗使用。PCR 發明後,從生物學、醫學、藥物研發、遺傳學、人類學到犯罪學,都因此受益而突飛猛進;紐約時報便如此比喻它的重要性:「生物學從此分為前 PCR 時期與後 PCR 時期。」發明人穆利斯 (Kary Mullis) 因此獲得 1993 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穆利斯與一般科學家非常不一樣。他原本無意踏上科研之路,等到成名之後又有許多很不科學的言論。但讓我特別留意的,卻是他在諾貝爾頒獎典禮前兩天的演講;一般都是講述自己獲獎的研究,但穆利斯的演說簡直就是懺情告白……。

穆利斯大學就讀喬治亞理工學院的化學系,暑假時,會和朋友在偏僻的雞舍裡搞實驗室,合成有機化合物出售給化學公司。據他說很少人願意製造這些有毒或易爆的化合物,所以他們賺了不少錢。

(呃……我忍不住想到《絕命毒師》的傑西。)

大學畢業後,穆利斯到柏克萊攻讀生物化學,不過他六年期間幾乎沒有修相關課程,反而跑去上一堆天文物理的課,還在《自然》期刊發表了一篇很中二的論文:〈時間逆轉在宇宙學上的重要意義〉。原本考試委員會無法接受他沒修本科課程,所幸他的指導教授相當開明,幫忙遊說,加上那篇論文的助攻,穆利斯還是於 1973 年取得博士學位。

沒想到頂著生化博士頭銜的穆利斯下一步竟然是寫科幻小說!原來他新婚的第二任妻子要回家鄉肯薩斯 (Kansas) 讀醫學院,穆利斯不願與愛妻分離,也一起過去,但那裏沒有適合他的工作,便嘗試寫小說。只是沒幾個月他就決定放棄寫作,還是與醫學院的小兒科醫生合作,一起研究呼吸道疾病。

兩年後穆利斯結束第二次婚姻,但他很快與在當地結識的辛西亞 (Cynthia Gibson) 熱戀,帶著她於 1975 年回到加州。穆利斯想要成為全職作家,辛西亞也大力支持,新婚的兩人便一起在第一任老婆的餐館打工,好讓穆利斯一圓作家夢。

(我不懂,餐館那麼多,為什麼偏偏要去前妻那兒?而現任老婆竟也覺得OK?)

在發表了一篇小說之後,穆利斯認清自己無法寫出深刻動人的作品,終於在 1977 年回歸本行,到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神經化學實驗室,解剖老鼠研究大腦。有一天他參加一場研討會,得知已經可以用化學合成特定片段的 DNA,讓他眼睛一亮,開始蒐集相關資料自行研究,並於 1979 年到灣區的 Cetus 公司上班。

穆利斯的工作是合成長度較短的 DNA 片段,這必須透過化學的方式,將核苷酸一個一個堆疊而成,步驟繁瑣卻千篇一律。穆利斯上手後,很快對這種重覆性的工作感到枯燥乏味,不時在想有沒有更好的合成方法。

不知是否對婚姻也感到枯燥乏味,穆利斯於 1981 年與公司的化學研究員珍妮佛 (Jennifer Barnett) 相戀,並與妻子辛西亞離婚。1983 年 4 月 8 日夜晚,穆利斯載著珍妮佛開往森林小屋,準備在那裏度過週末。就在開車途中,穆利斯靈光一閃,一個絕妙點子在他腦中浮現,那就是將徹底改變世界的 PCR……。

(待續)

  • 標題圖片:穆利斯。圖片來源:EL PAÍS。

更多文章

© 2021 張瑞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