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8年,皮內爾(Philippe Pinel)醫師躊躇滿志地來到巴黎;他於1745年4月20日出生,在法國南部一家醫學院畢業後,又實習了四年,才來這最繁華的都市,打算在此懸壺濟世。不料巴黎竟不承認外省的學位,他無法行醫,又沒錢重讀醫學院,只能靠編譯醫學與科學的文章謀生,卻也因此在藝文沙龍結識一些舉足輕重的人物。
如此過了五年,有天竟傳來他一位好友自殺身亡的消息。這位好友因為憂鬱症被送進精神病院,究竟在裡面發生了什麼事?皮內爾震驚悲痛之餘,決定深入了解精神病院的管理,於是到一間私人療養院應徵工作。
經過五年的親身接觸與觀察,他發現由於精神異常被認為是魔鬼附身所致,因此院方不但將病患關在不見天日的房間,用鐵鍊銬著,讓他們無法自由活動,還認為驅魔是治療的唯一手段,動輒施以放血、灌水、鞭打、……等酷刑。
隔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經過三年的動盪,終於在1792年推翻帝制,建立第一共和國。皮內爾結識的朋友中有人身居要職,隔年便指派他接掌巴黎比塞特醫院(Bicêtre Hospital)。這家醫院在大革命之前其實更像是一所監獄,拘禁著罪犯、異議份子、傳染病患者與精神病患;皮內爾抱著改革的使命前來,尤其是精神病患的治療方式。
皮內爾把精神病房主任的普辛(Jean-Baptiste Pussin)叫來,沒想到普辛和他理念一致,而且早已給予院內兩百名精神病患較人道的待遇。普辛還有更積極的構想不便貿然實施,皮內爾便以醫療實驗的名義,向革命委員會請求允許給予部分精神病患乾淨衣物,並解開鎖鍊,讓他們可以在戶外運動、呼吸新鮮空氣,並增加與醫護人員的互動。

皮內爾此舉可是冒著極大的風險,因為此時掌權的雅各賓黨已開始恐怖統治,動輒將人送上斷頭台。萬一這些精神病患逃跑或暴動,他很可能便會被視為破壞革命的陰謀份子而處死。所幸這些革新的醫療措施獲得極佳成果,有些病患甚至能夠返家由家人陪伴,皮內爾也得以擴大實施對象,嘉惠更多病患。
1795年皮內爾轉任到另一家更大型的療養機構,繼續在此推行改革。七年之後,他將普辛調來,兩人再度攜手貫徹精神病患的人道醫療。
皮內爾還出書宣揚理念,強調精神病與魔鬼附身無關,而是心理或社會壓力、先天疾病、身體傷害等因素所造成,並提倡長期觀察記錄病患的言行。他進一步把被大家泛稱的瘋子分成五種類型的精神疾病:憂鬱症、躁症、譫妄、退化性的痴呆,以及先天的智能障礙,好對不同類型的精神病患對症下藥。
無奈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皮內爾推動的改革進展相當緩慢。儘管如此,他所提出的診療方式對精神病學產生重大影響,因此他也被譽為「現代精神病學之父」。只是如今距皮內爾已超過兩世紀,卻仍不時可聞以驅魔為名的治療方式,豈不令人感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