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開創體外人工受孕技術的人
長久以來,女性往往因為不孕而承擔極大的壓力與痛苦,即使另一半能夠體諒或是終於明白不見得是女方的問題,對於想要生育下一代的夫婦而言,這也成為人生一大憾事。他們的人生因此而蒙上陰影,甚至走向悲慘結局,卻無可奈何,直到英國生理學家愛德華茲(Robert Edwards)出現,才為飽受不孕症之苦的家庭帶來光明。
愛德華茲於1925年9月27日出生在英國約克郡一個普通家庭,因為曾在陸軍服役一段時間,直到30歲才以動物胚胎的研究獲得愛丁堡大學的博士學位。1959年,華裔美籍生物學家張明覺將兔類的卵細胞取出,加入精液使之受孕後,再植入兔子子宮內而成功生出後代。愛德華茲受此激勵,隔年便開始研究是否也能如法炮製,應用在人類的卵細胞上。
人類和兔類的卵子生命週期截然不同,愛德華茲得重頭研究人類卵細胞如何成熟為卵子、不同荷爾蒙的影響、適合受精的時間點,以及精蟲在何種條件下才有能力和卵子結合。1968年,他和婦產科醫師——同時也是腹腔鏡手術先驅——斯戴普托(Patrick Steptoe)合作,從不孕症婦女的卵巢取出卵細胞,成功培養成卵子,第二年即首度完成人類卵子的體外受精。

不過這些受精卵在單次細胞分裂後,就無法繼續發育。隔年愛德華茲決定不從卵細胞開始,改成從卵巢取出已經成熟的卵子,進行體外受精後,果然就能繼續分裂成有8個細胞的胚胎。
他們打算開始臨床實驗,將胚胎植入子宮內發育成長,但這項研究已經招來各界非議,宗教界更斥責他們試圖「扮演上帝」。或許是反對聲浪太大,醫學研究委員會宣布不再資助後續計畫,所幸有支持者提供巨額捐款,這項計畫才得以繼續。
愛德華茲和斯戴普托頂著巨大壓力,歷經了數百次失敗,最後終於在1978年7月25日,於斯戴普托任職的歐德姆綜合醫院(Oldham General Hospital),為多年求子不成的布朗夫婦接生了世界上首例「試管嬰兒」,取名為露易絲(Louise Brown)。

露易絲的誕生證明體外人工受孕的可行性,愛德華茲和斯戴普托隨即於1980年創立專門解決不孕症的診所, 6年內催生出一千名試管嬰兒,佔全球試管嬰兒的一半(臺灣第一位試管嬰兒則在1985年於臺北榮民總醫院誕生)。隨著體外人工受孕技術的精進改良,以及社會觀念逐漸改變,體外人工受孕日益普及,到2024年估計已累積有1,300萬~1,700萬新生兒因此得以來到人世。
愛德華茲和斯戴普托開創的體外人工受孕技術,讓受不孕之苦的夫婦不再絕望,造福了無數家庭。201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便頒給愛德華茲,以表揚他的貢獻;可惜斯戴普托在1988年即死於癌症,無法同享此一榮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