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蝴蝶效應到登月任務——另一位關鍵少數 (下)
1969 年 7 月 20 日,阿姆斯壯與艾德林駕著登月艙,預計再過三分鐘就要降落月球表面,完成前所未有的壯舉。不料,此時導航電腦突然出現「執行超載」的緊急訊息,他們兩人面面相覷,連忙呼叫休士頓:該繼續或中止任務?1961 年,漢密爾頓在勞倫茲博士的實驗室工作兩年後,轉到以
1969 年 7 月 20 日,阿姆斯壯與艾德林駕著登月艙,預計再過三分鐘就要降落月球表面,完成前所未有的壯舉。不料,此時導航電腦突然出現「執行超載」的緊急訊息,他們兩人面面相覷,連忙呼叫休士頓:該繼續或中止任務?1961 年,漢密爾頓在勞倫茲博士的實驗室工作兩年後,轉到以
許多人得知「蝴蝶效應」大概都來自電影《侏儸紀公園》,片中那位數學博士為了解釋混沌現象而用了這樣的比喻: 「一隻蝴蝶在北京拍動翅膀,造成(紐約)中央公園從晴天變雨天。」 是的,這個比喻生動地突顯了混沌現象的特性:對初始條件極為敏感,一點點微小的變化最後可能導致截
古時候打仗,前線與後方要如何及時傳遞訊息?烽火台或狼煙只能表示緊急狀態,無法傳達額外訊息;快馬加鞭或飛鴿傳書在戰事緊急時又緩不濟急。你或許會以為這在電報發明之前本來就無解,但其實早在十八世紀末(相當於乾隆晚期),就出現一套堪比電報的遠距傳訊系統,可以迅速將各
現在應該沒有人會相信嫦娥奔月,但月球上也不是空空如也,上面至少有 180 公噸人類製造的物品。佔了大部分重量的是火箭、探測器、登月小艇、月球車等大型設施,其它則是登月太空人留下來的東西,例如美國國旗、挖取土壤的器具、攝影機、三腳架、……等。這些物品是任務所需,看
到目前為止,人類歷史上只有 12 個人踏上月球表面,但你大概不知道,有兩個人曾經在月球岩石上做愛。蛤?!別急,先抹掉你腦中的畫面,我來告訴你這個離奇的故事。美國六次登月任務一共帶回大約 380 公斤的月球岩石,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的資深科學家吉布森 (Everett Gibson) 也獲
現在大概很難想像沒有液晶顯示器的生活。從一早起床拿起手機、到辦公室使用電腦工作、下班回家打開電視,整天下來,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時間盯著螢幕看。此外還有電器用品、提款機、iBon、廣告看板、……等各種裝置也都有用到液晶顯示器。不過你大概想不到,液晶早在笨重的映像管發
阿波羅 15 號是人類第四次成功登陸月球。指揮官史考特 (David Scott) 和登月艙駕駛員艾爾文 (James Irwin) 雖然未能成為首批踏上月球的人,卻也創下另一項紀錄——人類首度在月球上開車。1971 年 7 月 31 日,阿波羅 15 號登陸月球的第二天(因為他們得先睡一覺,才有精神進行各項任
我真的沒想到這幾天竟然接連出現科幻、冒險電影才有的情節,而且還是搞笑的那一種!第一則就發生在東京奧運。澳洲輕艇 (kayak, 獨木舟的一種) 女將福克斯 (Jessica Fox) 在 TikTok 上貼出一支影片,開頭便說:「打賭你們一定不知道保險套可以用來修復輕艇。」原來她的輕艇鼻錐處受
藍色起源 (Blue Origin) 的火箭新薛帕德號 (New Shepard,名字取自美國第一位太空人 Alan Shepard) 於台灣時間 7 月 20 日晚上 9 點 12 分順利升空,將載人太空艙送上 107 公里的高度,剛好飛越卡門線 (Kármán line,太空與地球大氣層的分界線,距離地面 100 公里,不過美國認為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