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的誕生(二)——法拉第與布勞恩的無意發現
1833 年,法拉第有一次在做電力實驗時,無意間將燈火靠近硫化銀,結果發現導電能力竟然大增;一旦移走燈火,硫化銀的溫度下降後,導電性又隨之降低。一般金屬在高溫時,導電性都是變差,硫化銀卻剛好相反,令法拉第大感訝異。 硫化銀就是一種半導體。半導體的導電性之所以隨
1833 年,法拉第有一次在做電力實驗時,無意間將燈火靠近硫化銀,結果發現導電能力竟然大增;一旦移走燈火,硫化銀的溫度下降後,導電性又隨之降低。一般金屬在高溫時,導電性都是變差,硫化銀卻剛好相反,令法拉第大感訝異。 硫化銀就是一種半導體。半導體的導電性之所以隨
晶片缺料變成全球性的問題,台積電的重要性特別受到矚目,國人因此譽之為「護國神山」,而且還用實際行動支持,台積電的股東人數在前幾天竟突破一百萬人。一時之間,晶片、半導體變成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剛好我的【電腦簡史】正進行到半導體的發現,就順便分成幾篇介紹半導體是
要嘛你沒聽過她的名字,要嘛你就會聽過她有「史上第一位程式設計師」的美譽。五年前寫這篇文章時,我也是用這樣的定位看待她,但如今我的看法改變了。 首先,她算不算「史上第一位程式設計師」是有待商榷的。因為巴貝奇在設計分析機時,就曾模擬過多種運算(否則他怎麼知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