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 DNA 雙螺旋結構七十週年
1953 年 4 月 25 日,科學期刊《自然》雜誌刊登了華生 (James D. Watson) 和克里克 (Francis Crick) 所寫的論文〈核酸的分子結構:去氧核糖核酸之構造〉(Molecular structure…
1953 年 4 月 25 日,科學期刊《自然》雜誌刊登了華生 (James D. Watson) 和克里克 (Francis Crick) 所寫的論文〈核酸的分子結構:去氧核糖核酸之構造〉(Molecular structure…
包立不相容原理不僅解答了困擾已久的異常季曼效應,也自然推導出電子如何分布在不同軌域,進而讓週期表上化學性質的規律性得到完美的解釋。
1973 年 4 月 3 日,摩托羅拉 (Motorola) 在紐約的希爾頓飯店召開記者招待會,準備展示他們所研發的第一支手機 DynaTac。 摩托羅拉原本就專精於無線電通訊設備,1967 年他們為芝加哥警察局開發了手持式無線電對講機;1969年,第一位登陸月球的太空人阿姆斯壯說出著名的:「這是個人的…
去年底 ChatGPT 橫空出世引起熱烈反應後,OpenAI 的最大金主微軟立刻乘勝追擊,先於二月初宣布將把 ChatGPT 背後的技術整合到搜尋引擎 Bing 與瀏覽器 Edge,接著在三月中公布整合 AI 的 Microsoft 365 Copilot,可自動產生文稿、簡…
提出著名的「摩爾定律」,也是 Intel 共同創辦人的戈登·摩爾 (Gordon Moore) 於 3 月 24 日以 94 歲的高齡過世了。這兩項成就儼然是摩爾一生的註腳,而這似乎也是一般人對於他的僅有認識,不過關於摩爾,其實還有許多你…
1951 年,英國廣播公司製播了一系列關於電腦的廣播節目,每集邀請一位專家來暢談。5 月 15 日這天播出的,是由圖靈主講的〈數位電腦可以思考嗎?〉,他從自由意志這個大哉問談到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再介紹他之前發表過的「通用機器」與「模仿遊戲」…
1896 年的今天 (3 月 1 日),巴黎的上空仍佈滿厚厚的雲層。法國物理學家亨利·貝克勒 (Henri Becquerel) 望著窗外陰沉沉的天空,嘆了口氣。他打開抽屜,把已經放了二、三天的東西拿出來,猶豫著要如何處置……。 兩個多月前,德國物理…
去年 (2002年) 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在「點擊化學」做出重要貢獻的三位化學家,其中美國學者夏普萊斯 (Barry Sharpless) 也曾在 2001 年拿下諾貝爾化學獎,因而成為史上第五位拿到兩次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前面四人分別是: ——瑪麗.居里 (Marie Curie,分獲 1903 年的物理…
這張照片不是那麼廣為人知,裡面的人物應該也沒多少人認得,不過這張1956年的合影卻極具歷史意義,因為正是這群人在當時召開史上首次的人工智慧研討會,才使得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這個名詞獲得普遍採用,並正式成為一個專門領域,吸引各界紛紛投入研究。因此這張照片可說是標誌了AI 時代就此揭開序幕。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