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教會

奠定日心說的人——哥白尼

Netflix上有部動畫叫《地。–關於地球的運動》,這是改編自日本同名漫畫,敘述15世紀的歐洲某國,不但民眾普遍相信地球是宇宙中心,教會更奉為不容質疑的基本教義,若有人膽敢提出不同觀點,甚或僅是收藏這類文書,便會被逮捕入獄,慘遭酷刑或處決。然而,仍有一群人為了追求科學真理,前仆後繼地冒著生死安危,偷偷流傳地球繞著太陽轉的資料,最後才有哥白尼發表地動說(也稱日心說)。 這部作品某種程度呈現了地動說歷經艱難的歷史過程,不過在裡面所設定的年代,教會其實還沒對地動說嚴厲打壓。今天2月19日是哥白尼冥誕,在介紹其生平的同時,就順便來談談這段歷史。 首先,在哥白尼之前,的確就曾有許多人主張地動說。例如西元前二百多年,和歐幾里得同時代的希臘學者阿里斯塔克斯(Aristarchus of Samos),就推算出太陽的半徑將近是地球的7倍,也就是說體積大約是300倍。他認為太陽繞著小那麼多的地球轉實在太沒道理,應該是地球繞著太陽運行才對;他同時指出地球在自轉,因此才有日夜變化。 五世紀的羅馬學者卡佩拉(Martianus Capella)雖沒主張地動說,卻提出金星和水星繞著太陽轉的運行模型。15世紀的德國(當時仍是神聖羅馬帝國)樞機主教尼可拉斯(Nicholas of Cusa),也明確表示:「地球就是星球,與其他星球無異,既非宇宙中心,也不是靜止不動,……。」他們兩人的主張後來都讓哥白尼有所啟發。 你可能會覺得很奇怪:教會不是嚴禁地動說嗎,為什麼一個樞機主教竟會公然主張?事實就是當時地動說尚未被視為異端邪說,教會高層得知哥白尼的學說後,甚至深感興趣。 哥白尼於1473年出生在波蘭,10歲時父親過世,便由經商有成的舅舅領養。幾年後,舅舅當上地區的主教,特地在哥白尼完成大學學業後,安排他前往義大利研讀教會法典,為未來的教會生涯鋪路。不過他在大學時曾研讀亞里斯多德、歐幾里得與托勒密等人的著作,對利用數學分析天體運行很感興趣,因此他到義大利求學時,也花很多時間在天文學上。 當時已流傳一千多年的托勒密模型是基於地心說,又最能符合天體運行的實際觀測結果,因此被奉為圭臬。但在哥白尼心中,上帝一定是以簡潔優美的方式創造世界,托勒密模型需要許多周轉圓與偏心圓,太過繁複,應該不是正確答案。 哥白尼30歲拿到教會法典的博士學位後,回到波蘭擔任舅舅的助手。九年後舅舅過世,他被派到弗勞恩堡這個北方小城擔任神父,工作之餘便觀測星象。1514年,哥白尼將日心說的綱要寫成小冊子,但只私下分送給朋友傳閱。在獲得更多觀測資料後,他終於在1532年完成《天體運行論》的初稿,但仍然不肯公開發表。 不過在讀過的朋友口耳相傳下,哥白尼的理論傳到教宗克萊孟七世(Clemens PP. VII)的秘書耳中,他於 1533年向教宗與幾位紅衣主教簡報日心說,結果他們都很感興趣。三年後,一位紅衣主教還特地寫信給哥白尼,請他盡快出書讓其他學者分享研究。但哥白尼一直拖到風燭殘年時才將《天體運行論》付梓,據說印製好的書在1543年5月24日他臨終之際,剛好送到他床前,哥白尼撫摸著封面安詳去世。 如果哥白尼在世時,教會對於地動說尚持開放態度,那就不用擔心遭到教會迫害,既然如此,他為什麼拖延近三十年,直到死前才出版嘔心瀝血之作《天體運行論》?最可能的原因是他深知自己的理論仍漏洞百出,難以自圓其說。至於是哪些問題,可參考我之前寫的〈科學或信仰?哥白尼的日心說〉。

伽利略與日心說

1610 年 3 月,伽利略出版《星際信使》,書中繪製他用自製的高倍望遠鏡觀測到的天體,包括月球崎嶇不平的表面,以及木星的四顆衛星等等,顛覆了亞里斯多德的主張,天界並非如他所說完美無瑕,有些天體也不是繞著地球轉。 半年後,伽利略再把望遠鏡瞄向金星,原本只是夜空中的小亮點,如今在望遠鏡中竟顯現出和月亮一樣的盈虧變化。奇特的是,金星不像月亮那樣始終大小如一,而是盈的時候小,虧的時候大。顯然金星與地球的距離時近時遠才會這樣,因此它的運行軌道肯定不是以地球為圓心,伽利略斷定唯一的可能就是金星繞著太陽轉。 哥白尼於 1543 年臨終前出版《天體運行論》,提出日心說行星模型,但由於準確度並沒比較地心說的托勒密模型好,又缺乏確切證據,因此一直沒有多少人相信。如今伽利略發現金星盈虧,讓身為哥白尼信徒的他大為振奮,有了這眼見為憑的天文現象,日心說終於可以吹起反攻的號角。 其實伽利略原本已有相當的學術聲望,研製出高倍望遠鏡後更炙手可熱,王公貴族們都渴望也能有副望遠鏡,可以大開眼界。1611年春天,伽利略訪問羅馬,將一具望遠鏡當面獻給教宗,獲得公開表揚,個人聲望更達顛峰。伽利略志得意滿,又認定教廷對於日心說持開放態度,開始肆無忌憚地駁斥地心說。 1615年,伽利略寫信給托斯卡納 (Tuscany) 大公國的大公夫人,針對前年年底他的弟子卡斯提利 (Benedetto Castelli) 和大公夫人的爭辯,提出長達 40 頁的補充論述。伽利略在信中除了宣揚日心說,特別就地球轉動是否違背聖經內容提出辯駁,直指教條主義式的解釋才是曲解聖經。不料這封信被轉交到羅馬宗教裁判所,伽利略被指控企圖顛覆教義,他只好前往羅馬提出辯解。 以往哥白尼的日心說只是無稽之談,宗教裁判所原本不屑一顧(布魯諾於 1600 年因異端言論被處以火刑,但如上一篇〈布魯諾被燒死是因為日心說嗎?〉所說,他的多項罪名中並不包括日心說。),但現在伽利略已讓他們感受到的日心說的潛在威脅,於是很快地在 1616 年 2 月正式宣布哥白尼學說是異端言論,同時將他的《天體運行論》列為禁書。伽利略本人倒是平安無事,只被鄭重告誡不准再宣揚日心說。 此後幾年,伽利略安分地不再談論日心說,直到 1623 年紅衣主教馬費奧·巴貝里尼 (Maffeo Barberini) 當選為教宗烏爾班八世 (Pope Urban VIII),這被伽利略視為天賜良機,開始蠢蠢欲動。新任教宗不僅是他的多年好友,也是他的支持者,曾表態反對施予伽利略的言論禁制,如今登上大位,或許能改變教會的教條主義,讓日心說獲得平反。 不過對烏爾班八世而言,面對新教日益坐大,首要任務是鞏固天主教以及教廷本身的勢力範圍,因此他不願也不能與保守派對抗。他善意提醒計畫寫書的伽利略,要列出日心說正反兩方的論點,千萬不要變成在宣揚日心說。1632 年,伽利略的《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出版,虛構兩名分別支持地心說與日心說的人物,以對話的形式展開辯論。 雖然伽利略的確有遵循烏爾班八世的建議,但書中支持地心說的角色卻顯得笨拙許多,常常無法自圓其說。更糟的是,這個角色的名字也有笨蛋的涵義,而他還吐出烏爾班八世說過的話,讓有心人士指控伽利略不但藉這本書宣揚日心說,還故意取笑教宗。 就算伽利略並沒有這個意思,烏爾班八世也不能視若無睹,以免顯得軟弱無能,因此縱然有多年交情,烏爾班八世仍默許宗教裁判所將伽利略傳喚到羅馬接受審訊。伽利略於隔年二月抵達羅馬,17 年前他也是為了日心說來此接受審判,幸運地只有受到口頭警誡,但這次他已無法全身而退了。 經過幾個月的審訊,163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