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絕無僅有的全能天才達文西

最偉大的畫作與最偉大的壁畫分別是什麼?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蒙娜麗莎》以及《最後的晚餐》。是的,光憑這兩幅家喻戶曉的畫作,就讓達文西躋身最偉大的畫家之列,但你知道嗎?他還是雕塑家、建築師、工程師、發明家、解剖學家、地質學家,甚至是物理學家。
最偉大的畫作與最偉大的壁畫分別是什麼?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蒙娜麗莎》以及《最後的晚餐》。是的,光憑這兩幅家喻戶曉的畫作,就讓達文西躋身最偉大的畫家之列,但你知道嗎?他還是雕塑家、建築師、工程師、發明家、解剖學家、地質學家,甚至是物理學家。
1791年的某一天,義大利帕維亞大學的實驗物理教授伏打(Alessandro Volta)翻開剛出版的期刊,裡面一篇題為〈論肌肉動作的電效應〉的論文吸引了他的注意。 這篇論文是由54歲的義大利醫生伽伐尼(Luigi Galvani)所寫,描述他過去幾年用青蛙進行的實驗。他先是發現轉動用來產生靜電的起電盤,或是天空出現閃電時,會隔空讓死掉的青蛙雙腿抽動。後來他發現即使沒有這些外部電力,光是將青蛙的下半身掛到鐵架上,蛙腿也會自發性地抽動,他認為這是因為青蛙體內原本就有電,經由肌肉神經碰觸到金屬而釋放出來。伽伐尼因此主張除了靜電和大自然的雷電,還有第三種電——動物電。 伏打讀完論文後眉頭一皺,對動物電的說法深感懷疑。他出生於1745年2月18日,雖然比伽伐尼小8歲,但對於電的研究卻早就享有盛名。伽伐尼所用的起電盤,便是伏打於1775年改良發明的,一推出就大受歡迎,成為將靜電注入萊頓瓶的最佳工具。 伏打重覆伽伐尼的實驗,用銅鉤串起青蛙下半身,掛在鐵架上,蛙腿的確如論文所寫的那樣產生抽動。不過倘若不用銅鉤,而是改用和鐵架相同材料的鐵鉤,蛙腿就不會抽動了。於是伏打隨即發表論文,直陳伽伐尼宣稱的動物電並不存在,而是銅、鐵兩種不同金屬之間有電位差,產生的電流經過青蛙的肌肉神經才引起抽動。 伽伐尼不甘示弱,又進行其它實驗來證明蛙腿收縮和金屬無關。伏打也不斷挑出伽伐尼實驗的缺失,雙方你來我往地打了幾年筆仗後,伏打想到如果沒有蛙腿也會產生電流,就可以徹底證明無關乎所謂的動物電了。經過多次實驗,伏打找到最佳組合:將許多銀片與鋅片交替堆疊起來,每對銀片與鋅片之間再以浸了鹽水的布片隔開,就能產生強烈的電流。 就這樣,伏打發明了史上第一個電池——「伏打堆」。伏打的論文於1800年在英國皇家學會發表後,除了取得與伽伐尼多年爭辯的最終勝利,使得動物電的主張被學界揚棄(註),更重要的影響是,加速了電學的進展。 這是因為萊頓瓶雖然可以貯存靜電,但一旦觸碰,所有靜電即瞬間傾洩而出,難以用來做電學研究。如今伏打發明的伏打堆不但能持續產生穩定的電流,又非常容易製備,有需要的科學家都可以自己製作一套來做實驗。英國皇家學會主席的朋友卡萊爾醫生 (Anthony Carlisle)和化學家尼寇森 (William Nicholson),就是在收到論文後試圖複製伏打堆,無意間將水電解出氫氣與氧氣,開啟了電化學這個全新的領域。 幾個月後,德國化學家里特(Johann Ritter)進行水電解的量化實驗,測量出產生氫氣與氧氣的比例,並進一步發現電鍍的化學反應。英國化學家戴維爵士 (Humphry Davy) 也是利用伏打堆電解礦石,而於 1807 年發現世人仍不知道的元素鈉和鉀,隔年他又陸續電解分離出鈣、鍶、鋇、鎂、硼等新的化學元素。 除了電化學,伏打堆對於物理也有深遠的影響。沒有電池,安培無法在1826年發現安培定律,法拉第也不可能在1837年發現電磁感應。電學的發展可說是始自伏打的發明,為了表彰他的貢獻,他的姓氏便做為電壓的單位(Volt, 伏特),永遠流傳下來。 註: 伽伐尼於1798年就抑鬱而終,他的外甥在他死後仍繼續做實驗,試圖捍衛動物電的主張,但影響有限。要到1840年代,才又有人重拾動物電的研究,進而證明動物體內的確有電——雖然如今我們知道並非伽伐尼以為的那種電,而是和鈉、鉀離子有關。 從這個角度看,動物電的多年爭辯固然最終由伏打勝出,但這場勝利在促進電學的同時,卻也付出了相對代價,造成電生理學的發展延遲了半世紀之久。 參考資料:
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出現許多橫跨不同領域的博學之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無疑是達文西,他在藝術、建築、數學、科學、工程、解剖學、……各方面都有傑出成就。晚達文西半世紀出生的卡爾達諾 (Girolamo Cardano) 知名度沒那麼高,卻也是位在多個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奇才。 卡爾達諾於1501年9月24日在義大利北部的帕維亞 (Pavia) 出生,父親是位精通數學的律師,也達文西的好友。卡爾達諾能出生長大就是一項奇蹟,他的母親曾試過多種墮胎藥想把他打掉,但都沒成功;他出生幾個月後又逢黑死病橫行,三個哥哥與奶媽都因此病故,唯獨他撐了過來,但臉上留下難看的肉瘤,從此也體弱多病。 或許是因為自身經歷,卡爾達諾一心想要學醫,但父親卻堅持要他當律師,倘若不從就一毛錢都不給他。卡爾達諾為了賺取學費與生活費,便將腦筋動到骰子與紙牌的賭博上。當時大家都以為這完全是靠運氣,但他卻領悟出不同的骰子點數或牌型組合所出現的機會,其實遵循一定的法則,因此他總能根據較高的勝率下注,結果這竟成為他長期的經濟來源。 卡爾達諾在大學時也對數學和自然哲學產生了興趣,因此1526年畢業後,一邊行醫,還一邊研究數學與各種機械原理。1535年,兩位義大利數學家的比試受到各方矚目,也引起卡爾達諾的注意。 歐洲地區在十二世紀就已經得知二次方程式的一般解,也就是我們都背過的公式: 然而三次方程式的解法卻一直無法破解。1515年,達爾費羅 (Scipione del Ferro) 找出 ax^3 + bx = c 這種類型的解法,但他並未對外公布,只傳給他的女婿以及弟子費奧雷 (Antonio Maria Fiore) 兩人。 1535年,費奧雷聽說塔爾塔利亞(Niccolò Tartaglia)解出某種三次方程式,便向他提出挑戰,雙方各出30題三次方程式,看誰在限時內解出最多題。費奧雷仗著握有老師秘傳的公式,便故意都出這種題型,自信滿滿地要藉此一戰成名。沒想到,塔爾塔利亞竟然迅速解出所有題目,而費奧雷卻解不出塔爾塔利亞的題目,狼狽慘敗。 這是史上首度有人公開解出數種類型的三次方程式,塔爾塔利亞因此聲名大噪。卡爾達諾正在編寫數學著作,想將三次方程式的解法也納入書中,便在1539年邀請塔爾塔利亞前來作客,答應將他引介給王公貴族(卡爾達諾的確因為醫術高明,受到許多權貴倚重),成功哄他說出解法,並承諾守密不宣。 卡爾達諾了解塔爾塔利亞的解法後,大受啟發,將尚未解出的其它類型三次方程式也都一一解出,他的弟子費拉里(Lodovico Ferrari)更進一步找到某種四次方程式題型的解法。隨後卡爾達諾得知塔爾塔利亞的解法更早之前就由達爾費羅發現,覺得沒有繼續守密的必要,便在1545年出版的《大術》中,公開三次方程式與部分四次方程式的一般解法。 《大術》一出版立刻轟動歐洲數學界。雖然卡爾達諾在書中如實提及達爾費羅與塔爾塔利亞兩人的貢獻,但大家仍將三次方程式的一般解稱為「卡爾達諾公式」。塔爾塔利亞當然氣瘋了,不斷抨擊卡爾達諾背信忘義,竊取自己的成果。費拉里為了捍衛護師父的聲譽,出面和塔爾塔利亞比試數學,結果塔爾塔利亞一敗塗地,最後於1557年抑鬱而終。 卡爾達諾在《大術》中還展現其它原創性,包括首度用負數進行運算、首度提及虛數。此外他為了賭博而寫下的祕笈,比巴斯卡和費馬更早論及機率,堪稱史上第一本機率理論的著作。在本職醫療方面,他是史上第一個對斑疹傷寒做出臨床描述的人。他還做出許多實用的發明,包括組合鎖、萬向轉軸,和一種書寫加密工具。 不過卡爾達諾的人生抵達顛峰沒多久就急轉直下。他的長子因懷疑三個小孩都不是自己親生,憤而殺死妻子,遭判死刑。卡爾達諾動用關係與金錢試圖營救仍無效,眼睜睜見著長子於1560年遭到處決。他的弟子費拉里則於1565年疑似被妹妹下毒身亡。卡爾達諾的次子嗜賭如命卻沒老爸的頭腦,屢屢偷他的錢,氣得他在1569年斷絕父子關係。 第二年卡爾達諾自己也蒙受牢獄之災,他因為用星象學推算耶穌的命盤而被指為異端,鋃鐺入獄。所幸在有力人士的擔保下,他只關了幾個月即被釋放,不過他的著作都被教會列為禁書,只有醫療方面的書籍可以出版。卡爾達諾在1576年過世前,索性將尚未出版的170篇手稿全都燒掉;從他已經問世的發現與發明來看,不禁讓人想像這些手稿若能流傳下來,歷史上會不會多一位堪比達文西的科學奇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