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大腦地圖的起點
1859年11月,達爾文出版掀起軒然大波的《物種起源》。同年七月,法國外科醫師兼人類學家布羅卡(Paul Broca, 1824 – 1880),和同僚創立了巴黎人類學學會,希望透過解剖學了解人類這個物種。 巴黎人類學學會於1861年4月初舉辦的年會,聚焦於大腦如何運作的問題:究竟大腦功能是整體運作的結…
1859年11月,達爾文出版掀起軒然大波的《物種起源》。同年七月,法國外科醫師兼人類學家布羅卡(Paul Broca, 1824 – 1880),和同僚創立了巴黎人類學學會,希望透過解剖學了解人類這個物種。 巴黎人類學學會於1861年4月初舉辦的年會,聚焦於大腦如何運作的問題:究竟大腦功能是整體運作的結…
關於意識有太多大哉問了。《身為自己》這本書的並不想討論意識是怎麼產生的這個「困難問題」,也沒要著墨於大腦如何傳遞神經訊號這種功能面的「簡單問題」,而是想探討「真實問題」——意識如何理解外在世界並形成主觀經驗?
我們有自由意志嗎?儘管有時我們會有不假思索的本能反應;儘管有時我們會受情緒影響而做出不理性的行為;儘管有時我們會因生存壓力而被迫做出不得已的選擇;但無論如何,大體而言我們仍相當確定「我」是自己的主宰,我的行為是源自我的自由意志。然而,美國心理學家利貝特(Benjamin Libet)所做的一項實驗,卻徹底動搖了這個基本信念。
參考資料: When Blaise Pascal met Rene Descartes | The Independent | The Independent
1618年,笛卡兒來到荷蘭南部一個城鎮,加入駐守當地的軍隊。有一天他走到市集閒逛,經過廣場的公佈欄時,目光不禁被上面的一張佈告所吸引──那竟然是一道數學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