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Strachey

第一個賦予電腦人工智慧的人

1951 年,英國廣播公司製播了一系列關於電腦的廣播節目,每集邀請一位專家來暢談。5 月 15 日這天播出的,是由圖靈主講的〈數位電腦可以思考嗎?〉,他從自由意志這個大哉問談到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再介紹他之前發表過的「通用機器」與「模仿遊戲」(也就是後來所稱的通用圖靈機與圖靈測試),最後他下了個結語: 「整個思考過程對我們而言依舊相當神秘,不過我相信企圖製造思考機器會大大幫助我們,找出我們是如何思考的。」 這段結語觸動了在收音機旁聆聽的斯特瑞奇 (Christopher Strachey),這位中學教師決心依循圖靈所說,著手打造會思考的機器。 1916 年出生的斯特瑞奇和圖靈只差四歲,兩人原本素昧平生,但人生道路上卻有許多交集。他和圖靈都是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的數學系,也和圖靈一樣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同性戀;不過斯特瑞奇後來轉念物理系,大三時因同性戀傾向而精神崩潰,因此中斷學業。 斯特瑞奇身心恢復後,到「標準電話電纜」公司當物理研究員,針對用於雷達的真空管進行分析。由於相關數學計算非常複雜,必須用到「微分分析儀」這種類比計算機,斯特瑞奇就是在操作過程中對電腦產生了興趣。 二次大戰結束後,他到私立中學教數學,仍不時關注發展中的數位電腦;1951 年初,一位朋友便介紹他認識任職於「國家物理實驗室」(National Physical Laboratory),負責開發通用型電腦 ACE (Automatic Computing Engine) 的伍傑 (Mike Woodger)。 其實 ACE 原本是圖靈六年前應聘至國家物理實驗室,依據馮紐曼架構設計的,怎知設計好後,卻一直找不到懂得開發記憶裝置的工程師。眼見電腦遲遲無法完工,深感挫折的圖靈在 1947 年中無奈求去,轉往曼徹斯特大學,為恩師紐曼 (Max Newman) 開發的「曼徹斯特一號」(Manchester Mark 1) 撰寫測試程式。圖靈離開國家物理實驗室後,便由伍傑挑起重擔,他決定縮減硬體規格,終於在 1950 年中完成的 ACE 前導機。 當斯特瑞奇在 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