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諾貝爾獎的誕生
瑞典家發明家諾貝爾(Alfred Nobel)因發明威力更強大也更穩定的炸藥而致富,並成為企業大亨。62歲時他經歷了心絞痛後,於1895年的今天,在巴黎親筆預立遺囑,清楚寫下他死後財產的處理方式。 諾貝爾於1896年拍攝的照片。 諾貝爾終生未婚,沒有子女。他在遺囑一開頭先列舉了他要餽贈的親友與僕人(全部金額約只佔其財產…
瑞典家發明家諾貝爾(Alfred Nobel)因發明威力更強大也更穩定的炸藥而致富,並成為企業大亨。62歲時他經歷了心絞痛後,於1895年的今天,在巴黎親筆預立遺囑,清楚寫下他死後財產的處理方式。 諾貝爾於1896年拍攝的照片。 諾貝爾終生未婚,沒有子女。他在遺囑一開頭先列舉了他要餽贈的親友與僕人(全部金額約只佔其財產…
真空管?現在除了所謂「發燒級」音響,日常生活中幾乎看不見真空管了吧。沒錯,現今的電子產品幾乎已全面改用電晶體,不過在電晶體出現之前,收音機、電視、雷達、……等電子產品就已紛紛問世,這都是拜真空管發明之賜。 真空管開啟了電子化的時代,若要標誌一個起點,或許是1904年11月16日。這一天,英國物理學家弗萊明(John A…
今天 (11月7日) 是瑪麗·居禮(俗稱居禮夫人)的156歲冥誕,關於她的生平已經有很多文章介紹,大家應該都略知一二,我就不再贅述。倒是上個月我在德意志博物館看到一件居禮夫婦的實驗器材,可以趁這個特別的日子介紹一下。 瑪麗·居禮是在1896年開始研究放射性元素。這年三月,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Henri Becquere…
現今網路已如同水電一般,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瀏覽網頁或社群媒體;傳送郵件、分享檔案;聊天、視訊;購物、聽音樂、看影片、……等等,都是透過網路完成。如此各式各樣的網路應用在三十年前還很難想像,因為當時受限於頻寬不足,只能用來傳輸文字,一直要到骨幹網路改以光纖取代銅線後,才一舉突破瓶頸,大幅提升網路頻寬。因…
很多人應該還記得早先個人電腦無法上網,必須用磁碟片存取資料。其實網路遠比個人電腦還早出現,而這要從美蘇冷戰說起。 1957年,蘇聯不聲不響地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史普尼克一號(Sputnik 1),震驚了全世界,美國更是深恐軍事科技落後於蘇聯,於是在朝野一致共識之下,美國總統艾森豪於1958年成立了「國家航空…
長久以來,女性被認定就應該扮演相夫教子的角色,即使邁入20世紀也仍然難以接受高等教育,要在科學研究中出人頭地更是難上加難。瑪麗·居禮幸運地遇到全力支持她的先生,才能成為享譽世界的居禮夫人,但在核子物理的貢獻不遑多讓的莉澤·邁特納(Lise Meitner),卻因多了個猶太人身分,命運更加多舛,並且失去應得的諾貝爾獎。…
今年是雷文霍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逝世三百週年,巧好上上禮拜在德意志博物館看到他設計製造的顯微鏡,就趁今天(10月24日)他的冥誕來介紹這位奇才,順便開始補記這趟歐洲之行。 雷文霍克於1632年在荷蘭出生,5歲時父親過世,母親帶著他再嫁。10歲時繼父又過世,他便被送到叔叔那裏,直到16歲到一…
1938年秋天,32歲的卡爾森(Chester Carlson)下班後,走上紐約皇后區一處公寓二樓的一個房間。他打開門,宛如雞蛋壞掉的味道迎面而來,這是他近日做實驗所遺留的氣味,每次乍聞仍覺得刺鼻。他打開燈,用布蒙上口鼻,然後從櫃子拿出硫磺,繼續他的實驗。 發明緣起 卡爾森早就習慣蠟燭兩頭燒。由於父親罹患結核病與脊椎關…
美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刊物是什麼?你可能料想不到,竟然是《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這本科學雜誌。今年是SA創刊180年,我在這個月的《科學人》專欄中回顧了它之前曾犯下的錯誤,不過這裡要介紹的是一位在SA…
范艾倫輻射帶 (Van Allen radiation belt) 是太陽風與宇宙射線襲來,其中的帶電粒子被地球磁場捕獲,而在地球周圍形成兩個甜甜圈狀的區域。外面那層以0.1 – 10 MeV (百萬電子伏特) 的高能電子為主,分布於地球上方一萬三千公里至六萬公里處;內層從地球上方一千公里延伸至一萬兩千公里,包含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