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發明電池、促進電學發展的人
1791年的某一天,義大利帕維亞大學的實驗物理教授伏打(Alessandro Volta)翻開剛出版的期刊,裡面一篇題為〈論肌肉動作的電效應〉的論文吸引了他的注意。 這篇論…
1791年的某一天,義大利帕維亞大學的實驗物理教授伏打(Alessandro Volta)翻開剛出版的期刊,裡面一篇題為〈論肌肉動作的電效應〉的論文吸引了他的注意。 這篇論…
1775年1月20日,法國里昂一個富商喜迎膝下唯一的男孩——安德烈-馬里·安培(André-Marie Ampère)。由於篤信盧梭的教育思想,富商並未讓安培上學接受制式教育,而是在家中親自教導,從語文、哲學,到數學、……等等不同…
12年前的今天,26歲的美國青年斯瓦茲(Aaron Swartz)在公寓內上吊自殺,沒有留下遺書。第二天,全球資訊網WWW發明人柏納-李(Tim Berners-Lee)立即發表一首沉痛的悼念短詩: 〈亞倫死了〉(Aaron is dead) 在這瘋狂的世界漫遊的人啊, 我們失去了一位導師,一位睿智的長者。 為正義而戰…
1929年,哈伯(Edwin Hubble)發表驚人的觀測結果:所有星系都在彼此遠離,也就是宇宙正在膨脹。那麼未來呢? 宇宙將會繼續不斷膨脹下去,直到所有物質崩解消散於無垠的空間?或是膨脹速度會逐漸減緩直到停止膨脹,最後反由重力收攏一切物質,向內擠壓成緊緻熾熱的一小點?簡言之,宇宙最後…
你應該聽過「無限猴子定理」:讓無限隻猴子在打字機上隨機按下字母,只要時間夠久,一定能產生任何特定的文句,例如莎士比亞全集。 根據這個定理,看似再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機率不是零,都有可能發生。但你知道嗎?這個比喻的原始出處所要表達的完全不是這個意思。 最早提出這個比喻的人,是出生於1871年1月7日的法國數學家博雷爾(Ém…
1894年1月1日,發現電磁波的赫茲因感染不治,才36歲就英年早逝。五個月後,英國物理學家洛奇(Oliver Lodge)發表演說向他致敬,除了重新演示電磁波實驗,還做出一項令人驚奇的展示。大家原本以為電磁波的特性既然和光一樣,那麼也會被障礙物阻擋,沒想到洛奇將金屬屑…
1924年,愛因斯坦收到一封來自印度的信,信上寫著: 敬愛的大師, 我冒昧地寄上這篇論文,請您細讀並不吝指教。我很想知道您對這篇論文的看法。……我的德文能力不足以將它翻譯成德文,…
1934年,已經67歲的數學大師哈代(G. H. Hardy)面對年輕數學家艾狄胥(Paul Erdős)的提問:「您自認對數學的最大貢獻是什麼?」哈代腦海中浮現的不是任何數學公式或定理,而是…
自古以來人類即夢想能翱翔天際,中國古籍記載將人繫於風箏飛上天空、達文西繪製了數種飛行機器,但這些都是未能付諸實現的空想。即使到了十八世紀末,人們終於可以乘坐熱氣球升上高空,甚至往來兩地之間,但要像鳥兒般自由飛翔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1903年的今天(12月17日),美國的萊特兄弟終於證明這個夢想是可以實現的,也開啟了人類…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少數頂尖學者方能受邀進駐的學術殿堂。在這裡不須教書、不須產出論文,完全不受俗務干擾,只須專心思考;愛因斯坦、馮·紐曼、哥德爾、狄拉克、包立、李政道與楊振寧、……等大破大立的科學巨擘都曾在此駐足。在這柏拉圖天空的繁星之中,卻有一位連博士學位都沒有,而且不像其他學者來來去去,他一待就超過一甲子,直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