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眾行為與服從權威——米爾格蘭的心理學實驗
如果你在街頭看見有人抬頭注視某個地方,你會跟著抬頭看,甚至停下腳步嗎?2023 年「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 的心理學獎便頒給了進行這項研究的美國心理學家米爾格蘭(Stanley Milgram)和 Leonard Bickman、Lawrence Berkowitz 三人。 米爾格…
如果你在街頭看見有人抬頭注視某個地方,你會跟著抬頭看,甚至停下腳步嗎?2023 年「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 的心理學獎便頒給了進行這項研究的美國心理學家米爾格蘭(Stanley Milgram)和 Leonard Bickman、Lawrence Berkowitz 三人。 米爾格…
范艾倫輻射帶 (Van Allen radiation belt) 是太陽風與宇宙射線襲來,其中的帶電粒子被地球磁場捕獲,而在地球周圍形成兩個甜甜圈狀的區域。外面那層以0.1 – 10 MeV (百萬電子伏特) 的高能電子為主,分布於地球上方一萬三千公里至六萬公里處;內層從地球上方一千公里延伸至一萬兩千公里,包含超過…
1860年,來自十二個國家,共140位化學家首度齊聚一堂,希望解決化學界長久以來的歧見,但眼看已是最後一天,卻仍然沒有成果……。
1929 年一個夏天中午,德國艾伯斯華德(Eberswalde)小鎮的奧古斯特-維多利亞(Auguste Viktoria)醫院裡,大夥兒正在休息用餐時,昏暗漆黑的手術室突然閃進兩個人影。領頭的是資深護士狄森(Gerda…
1922年的某一天,美國愛達荷州一個人口不到兩千人的小鎮里格比(Rigby)裏,16歲的方斯渥斯(Philo T. Farnsworth)正在父親的農場上幫忙。他用馬拉著耙子在地上耙出準備施種的植溝,中途他回頭看著地上一道道的植溝,突然冒出一個想法:電子如果這樣一行…
關於1941年海森堡拜會波耳的羅生門,除了我在上一篇〈為什麼海森堡未造出原子彈〉所分析的,還有個蠻奇怪的史料,這件事在電影《奧本海默》所改編的原著傳記《奧本海默——美國的普羅米修斯》中也有寫到。1943年12月30日波耳抵達美國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後,向歐本海默等人轉述海森堡在那次會面所透露的訊息: 「…
如電影《奧本海默》所演的,由於德國物理學率先發現鈾的核分裂並釋出超乎預期能量,引起美國擔心納粹若有核武,後果將不堪設想,於是全力投入曼哈頓計畫,務求盡快做出原子彈對付德國。 結果後來發現德國在核能的研究根本還差得遠,按理說德國不乏這方面的專家,所佔領的地區又有開發原子彈所需的豐富資源,為什麼反而落後美國這麼多?德國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