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現代哲學與數學的開創者
1618年,笛卡兒來到荷蘭南部一個城鎮,加入駐守當地的軍隊。有一天他走到市集閒逛,經過廣場的公佈欄時,目光不禁被上面的一張佈告所吸引──那竟然是一道數學題目?!
1618年,笛卡兒來到荷蘭南部一個城鎮,加入駐守當地的軍隊。有一天他走到市集閒逛,經過廣場的公佈欄時,目光不禁被上面的一張佈告所吸引──那竟然是一道數學題目?!
1796年的3月30日,將滿19歲的高斯解決了自歐幾里得以來,高懸兩千年無人能解的難題:如何將圓十七等分?完成此一足以列入史冊的成就,讓他終於下定決心,要將一生奉獻給數學。
1859年夏日某一天,物理學家克希荷夫與化學家本生一如往常相偕散步。他們談起幾天前兩人好玩地用分光鏡觀測鄰鎮大火,竟從中辨認出鍶與鋇的特有光譜。 說著說著。克希荷夫突然停下腳步,瞄了一眼天上的太陽,轉頭對著本生說:「本生,我一定是瘋了!」
凡納爾·布許(Vannevar Bush)?相信即使是科技產業的圈內人,大多也都對於這個名字感到陌生。其實他對現代科技的發展至關重要,無論是電腦、網際網路、人機介面與多媒體應用,倘若一路回溯過往歷史,最終都會發現他的身影。
1801年七月裡的某一天,慕尼黑一棟房屋突然間轟的一聲棟倒塌了。14歲的玻璃工學徒夫朗和斐被埋在瓦礫堆下,大聲呼救。當瓦礫被挪開時,陽光照到夫朗和斐的眼睛,他不由舉起手來遮擋。他看著從指縫間穿過的光線,萬萬想不到他灰暗的人生自此也將被照亮,而且未來他還將會發現陽光中隱藏的秘密。
面對這些無限大衍生的種種矛盾,數學家普遍認為無限只能當作一種概念,不能加以計算或比較大小。數學王子高斯就嚴肅表示:「我反對將無限量看成真實的實體來運用,這在數學之中是永遠不被允許的。無限只是一種說法而已。」直到不信邪的德國數學家康托爾出來挑戰長久以來的禁忌,用集合論照出無限大的真正原形。
門得列夫試了很久,卻總是顧此失彼,最後終於精疲力竭而不支睡著。睡夢中一張表格驀然浮現,化學元素以他未曾想過的方式排列,卻恰能各安其位。他自夢中驚醒,趕緊拿出紙筆,趁記憶猶新將它如實畫下……
我在2月19日那篇〈哥白尼冥誕〉中提到西元前二百多年的希臘學者阿里斯塔克斯(Aristarchus of Samos)推算出太陽的大小是地球的300倍。有讀者問道:他是怎麼推算的? 首先,阿里斯塔克斯在月全食時,從地球的影子剛好遮住一半月表時開…
1955年初,來自威斯康辛的裘安(Joanne Schieble)挺著大肚子來到舊金山準備在此生產。寶寶的生父是來自敘利亞的研究生,裘安的父親堅決反對他們結婚,她在家鄉無法墮胎,拖了一陣子後才遠赴舊金山,住進一所未婚媽媽之家。 創辦的醫生不但會為她接生,也如她所願,找到一位律師和他太太願意領養寶寶。2月24日那天,寶寶…
Netflix上有部動畫叫《地。–關於地球的運動》,這是改編自日本同名漫畫,敘述15世紀的歐洲某國,不但民眾普遍相信地球是宇宙中心,教會更奉為不容質疑的基本教義,若有人膽敢提出不同觀點,甚或僅是收藏這類文書,便會被逮捕入獄,慘遭酷刑或處決。然而,仍有一群人為了追求科學真理,前仆後繼地冒著生死安危,偷偷流傳地球繞著太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