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推動現代科技產業的人

凡納爾·布許(Vannevar Bush)?相信即使是科技產業的圈內人,大多也都對於這個名字感到陌生。其實他對現代科技的發展至關重要,無論是電腦、網際網路、人機介面與多媒體應用,倘若一路回溯過往歷史,最終都會發現他的身影。
凡納爾·布許(Vannevar Bush)?相信即使是科技產業的圈內人,大多也都對於這個名字感到陌生。其實他對現代科技的發展至關重要,無論是電腦、網際網路、人機介面與多媒體應用,倘若一路回溯過往歷史,最終都會發現他的身影。
1801年七月裡的某一天,慕尼黑一棟房屋突然間轟的一聲棟倒塌了。14歲的玻璃工學徒夫朗和斐被埋在瓦礫堆下,大聲呼救。當瓦礫被挪開時,陽光照到夫朗和斐的眼睛,他不由舉起手來遮擋。他看著從指縫間穿過的光線,萬萬想不到他灰暗的人生自此也將被照亮,而且未來他還將會發現陽光中隱藏的秘密。
面對這些無限大衍生的種種矛盾,數學家普遍認為無限只能當作一種概念,不能加以計算或比較大小。數學王子高斯就嚴肅表示:「我反對將無限量看成真實的實體來運用,這在數學之中是永遠不被允許的。無限只是一種說法而已。」直到不信邪的德國數學家康托爾出來挑戰長久以來的禁忌,用集合論照出無限大的真正原形。
門得列夫試了很久,卻總是顧此失彼,最後終於精疲力竭而不支睡著。睡夢中一張表格驀然浮現,化學元素以他未曾想過的方式排列,卻恰能各安其位。他自夢中驚醒,趕緊拿出紙筆,趁記憶猶新將它如實畫下……
1955年初,來自威斯康辛的裘安(Joanne Schieble)挺著大肚子來到舊金山準備在此生產。寶寶的生父是來自敘利亞的研究生,裘安的父親堅決反對他們結婚,她在家鄉無法墮胎,拖了一陣子後才遠赴舊金山,住進一所未婚媽媽之家。 創辦的醫生不但會為她接生,也如她所願,找到一位律師和他太太願意領養寶寶。2月24日那天,寶寶哇哇墜地,但這對夫婦發現不是他們想要的女孩後,竟臨時反悔。 醫生趕緊找到一個藍領家庭願意領養,先生保羅·賈伯斯(Paul Jobs)高中就輟學,現在從事二手車的買賣與維修。裘安原本堅決反對,一直拖到夏天才完成領養手續。她萬萬沒想到她的寶寶在這個家庭長大後,竟成為改變世界的巨人。 在養父的影響下,史蒂夫·賈伯斯從摸索車上的電子器材開始,而愛上各種新奇精密的裝置。1970年高二時,賈伯斯認識了大他5歲的大學生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兩人一見如故,常一起腦力激盪,開發電子產品。 1974年,賈伯斯放棄大學學業,到開發電視遊戲機的雅達利公司(Atari)工作。第二年他和沃茲尼克參加業餘愛好者組成的「自製電腦俱樂部」,沃茲尼克很快在6月就開發出蘋果一號的原型機,這是第一台按下鍵盤就立刻在螢幕上顯示字元的電腦。 當時電腦都還是中、大型主機,只有軍方或企業在使用;迪吉多電腦總經理奧森(Ken Olson)在1977年曾說:「人們沒有理由在家裡放一台電腦」,正反映出一般人的看法。然而,賈伯斯卻深信個人電腦的市場潛力,便說服沃茲尼克辭去在惠普的工作,並拉了一位雅達利的同事,三人於1976年創立蘋果電腦公司,開啟了個人電腦的時代。 不過隨後跟進的IBM採開放授權的策略,在IBM相容電腦的大軍壓境下,蘋果電腦業績一路下滑,賈伯斯終於在1985年被迫離開他一手創辦的公司。不過前一年推出的麥金塔個人電腦,搭配使用者圖形介面與滑鼠,以直覺易用的操作介面取代複雜費時的鍵盤指令,卻讓微軟也於1990年跟進推出Windows介面,個人電腦從此全面改頭換面。 在被放逐期間,賈伯斯仍維持一貫的創新精神,他另創的NeXT電腦雖然出師不利,但其中許多技術在他1997年鳳還巢,重掌蘋果電腦後,還是融入蘋果的新產品中發揮作用。而他在這段期間收購的皮克斯(Pixar)動畫工作室,也改變了動畫電影的樣貌。 2000年,賈伯斯「重新發明」隨身聽,所推出的iPod連同稍後推出的iTune,徹底改變了人們聆聽與購買音樂的習慣。 2007年推出的iPhone更是以觸控螢幕結合各項科技,重新定義了手機,從單純的電話功能擴展到拍照、聽音樂、收發郵件、看影片、上網等多項功能;如今手機已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必備裝置。2010年又推出平板電腦iPad,讓電腦與網路與生活更密切結合,也翻轉了整個PC產業。 儘管賈伯斯所主導的科技產品並非他自己的發明,但他卻總是扮演時代的先驅,以絕不妥協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難才能完成這些極具開創性的產品。我們不免設想:如果賈伯斯沒有因為胰臟癌於2011年辭世,會不會有更多”One more thing”的時刻,看他掏出真正令人驚豔、改變世界的新發明……。 參考資料: 《賈伯斯傳》,Walter Isaacson 著,廖月娟等人譯,天下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