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ssenden

將聲音化為無線電波的人

將聲音化為無線電波的人

將聲音化為無線電波的人

電流大戰

1886年3月的一個夜裡,美國麻州大巴靈頓(Great Barrington)的幾家商店突然大放光明。他們並非最先引入電燈的商家,卻是交流電系統的第一批用戶,提供照明的西屋電氣能否挑戰愛迪生的地位,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令愛迪生恨之入骨。

幾個月後,愛迪生收到一封署名范信達(Reginald Fessenden)的求職信,上面寫著超乎尋常的經歷:1866年出生於加拿大,14歲就讀主教學院的高中課程時,還兼任學校的數學老師。四年之後,惠特尼家族在英屬百慕達成立一所學校,他尚未讀完大學就獲聘前往擔任校長。

在求職信中,范信達表明因見到電氣逐漸改變人類生活,渴望也能參與其中,因此毅然辭去當了兩年的校長,搬來紐約,希望能在愛迪生麾下工作,最後誠實寫上:「對電一無所知,但很快就能學會。」這句話顯然觸怒了正為電流大戰苦惱的愛迪生,他立刻回絕這位未滿20歲的年輕人,不客氣地在信上回道:「這裡已經有夠多對電一無所知的人了!」

但鐵了心的范信達仍不斷嘗試,終於在1886年底獲得愛迪生公司一份不用懂電的工作——用檢流計測試架設中的電線。他很快因表現優異而多次晉升,最後如願進入愛迪生的實驗室,參與許多專案。

無奈1890年愛迪生即因財務困難而大幅裁員,范信達也遭解雇,但他隨即被西屋公司聘用,協助研發新型電燈泡。兩年之後,普度大學邀他成立電機系,他又回到校園重拾教鞭。

1893年,西屋公司擊敗愛迪生公司,以特斯拉的多相交流電系統贏得芝加哥世界博覽會的照明標案。范信達受西屋委託協助架設,因表現優異,西屋老闆便舉薦他到公司附近的匹茲堡大學擔任電機系系主任,便於就近諮詢。

無線電報

發現電磁波的赫茲於1894年過世,英國物理學家洛奇(Oliver Lodge)在紀念會上演示電磁波實驗。在此之前,大家都以為電磁波和光一樣會被障礙物阻擋,但洛奇卻展示他所發明的「金屬屑檢波器」(coherer,如下圖),能在50米外的另一棟建築物內接收到電磁波。

此一消息立刻引發馬可尼在內的多路人馬研發無線電報,回到學界的范信達也深感興趣,展開實驗測試。

1900年,范信達受美國氣象局委託,研發以無線電傳送氣象資料。雖然前一年馬可尼已成功用無線電報報導美洲盃帆船賽的賽況,但他所用的檢波器必須拍打讓裡面的金屬屑散開,才能接收下一個訊號,效率不是很好。范信達另闢蹊徑,利用感應電流通過鉑絲時,鉑絲的電阻會隨溫度變化而改變,以此做為檢波器(他命名為barretter,如下圖),反應快速又不用人力時時介入。

范信達還發明外差法(heterodyne),可將兩種頻率結合而產生單音音調,將電磁波所傳遞的摩斯電碼化為清楚的長短音,讓接收員更方便又有效率地記下電報內容。這也激發他思考傳送真實聲音的可行性,而發明出「調幅」(Amplitude Modulation, 簡稱AM)技術。

調幅廣播

當時電話已問世二十幾年,聲音經麥克風轉換成直流正弦波(如下圖綠色部分),振幅的大小就代表音訊的變化。然而以間歇電火花產生的卻是交流的脈衝無線電波(如下圖第二個波形),無法呈現聲音變化。范信達發明的調幅技術便是將正弦波和無線電波(稱為載波)結合後,一起發送出去,接收端收到後先整流成直流電,再濾掉載波,就可還原出音頻訊號。

調幅的技術原理示意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不過載波的頻率至少要20 KHz以上,而當時的設備頂多只能做到1 KHz;范信達在1900年底用調幅技術傳送了一段話,便嚴重失真。雖然如此,他仍堅信無線電波終將可以傳送聲音,在申請專利之後,他公開發表看法,卻遭到馬可尼與弗萊明(1904年發明真空管)等人嘲笑,認為產生無線電波的火花所造成的「鞭打效應」,不可能和正弦波相容。

在此同時,美國氣象局要求共同擁有范信達這段期間所有發明的專利權,他不肯答應,便在1902年憤而求去。幾個月後,兩名匹茲堡富商看好范信達的技術,特地為他成立「國家電訊公司」(NESCO)。

有了資金奧援,范信達立刻著手設計全新的的無線電收發設備。他先於1903年發明出更靈敏又可靠的「電解液檢波器」(Electrolytic detector),同時和通用電氣(也就是奇異公司)共同研發,終於在1906年8月開發出高速交流發電機(如下圖),可產生高達50 KHz的無線電波。12月下旬,范信達成功將聲音傳到18公里遠,隨即在聖誕夜發送應景音樂給軍艦上的美國官兵,被視為史上首次的公開播送廣播。

退而不休

不過NESCO卻因越洋電報事業失敗,而逐漸陷入停頓狀態,范信達遂於1911年分道揚鑣。隔年四月發生鐵達尼號船難,研究聲波與無線電多年的范信達,很快研發出可產生聲波的「范信達振盪器」,可讓安裝的船隻提前發現冰山,避免重蹈覆轍;這項技術便成為聲納的前身。幾年後他的另一項發明後來也被用於探測油礦。

1920年NESCO被西屋收購,隔年又轉賣給美國無線電公司(RCA)。范信達發現他的專利也在其中,便提出訴訟,最後終於在1928年獲得RCA鉅額的和解金。他用這筆錢在百慕達買了房產,和妻子回到這塊他們倆相識相戀的地方,安度晚年。

范信達在百慕達仍退而不休,繼續做各種實驗,不幸他於1932年因心絞痛猝死,享年僅65歲,一生獲得超過500項專利的發明生涯終於劃上句點。

《紐約先驅論壇報》在悼念他的報導中寫道:

「即使在科學領域,有時總會發生一人對抗世界的情況。范信達教授就是那個人。……,正是他不顧所有公認權威的強烈反對,堅持認為我們現在所稱的廣播可由連續波實現,……。對這個才是正確的人來說,他所得到的功勞太少了。」

參考資料:

  1. Reginald Fessenden – Wikipedia
  2. Radio — Fessenden and the Early History of Radio Science (ieee.org)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park-gap_transmitter

更多文章

© 2021 張瑞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