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科學史上的今天

6月5日—發明全像攝影的人

神奇的是,一般攝影只能拍下物體的單一角度,全像攝影卻能計算出各個角度,因此可以呈現出物體的三維影像。而且即使全像底片碎裂成許多小碎片,我們仍能任憑其中一小片,絲毫不差地還原出完整的樣貌。

4月20日—開啟現代精神醫學的人

1778年,皮內爾(Philippe Pinel)醫師躊躇滿志地來到巴黎,打算在此懸壺濟世。不料巴黎竟不承認外省的學位,他無法行醫,又沒錢重讀醫學院,只能靠編譯醫學與科學的文章謀生。

如此過了五年,有天竟傳來他一位好友自殺身亡的消息。這位好友因為憂鬱症被送進精神病院,究竟在裡面發生了什麼事?皮內爾震驚悲痛之餘,決定深入了解精神病院的管理,於是到一間私人療養院應徵工作。

4月17日—大腦地圖的起點

1859年11月,達爾文出版掀起軒然大波的《物種起源》。同年七月,法國外科醫師兼人類學家布羅卡(Paul Broca, 1824 – 1880),和同僚創立了巴黎人類學學會,希望透過解剖學了解人類這個物種。 巴黎人類學學會於1861年4月初舉辦的年會,聚焦於大腦如何運作的問題:究竟大腦功能是整體運作的結果,或是不同區域各自負責特定的功能?奧布丹醫師(Simon Auburtin)上台力主特定區域論,重提其岳父13年前提出的賭注:因腦傷而失去說話能力的病患,其病灶一定是在前額葉,若有人能找到反例,他願奉上500法郎。 其實兩派都拿不出足以支持己論或駁倒對方的具體證據,才會三、四十年來仍爭吵不休。布羅卡在台下聽得興味盎然,他原本對此問題並未研究,也無特定立場,如今才被勾起興趣。 年會結束一週後,布羅卡到一家醫院探視一個暱稱「譚」的51歲病患,因為他除了”Tan”這個音之外,其它字詞都說不清楚。布羅卡從病史得知他是30歲才喪失說話能力,40歲後右半身從手臂到下肢逐漸癱瘓,因長期臥病在床而導致褥瘡,現在右腿已嚴重感染。 4月17日上午,譚終因敗血症不治過世。布羅卡當天解剖他的屍體,果然在左腦額葉表面發現有個雞蛋大的病變。布羅卡從病變的發展比對其病史,推斷病灶始於額葉下方、眼眶之上的位置,那麼這部位應該就是負責掌管說話能力。 布羅卡開始追蹤類似病例,兩年內又從十二位病患的大腦確認了這個推論後,於1865年寫成論文發表,從此左腦這個負責說話的部位就稱為「布羅卡區」。 布羅卡成為史上第一位發現某個腦區有特定功能的人,也開啟了繪製大腦地圖的序幕。醫師、解剖學家、心理學家們開始尋找大腦各個區域的職掌,隨著技術的演進,這幅地圖越來越精細,涵蓋的層面也越來越廣,包括知覺、運動、情緒、……等等。 所以這代表特定區域論取得全面勝利嗎?並不盡然。就以說話能力為例,除了布羅卡區,其實還牽涉到韋尼克(Wernicke)區(韋尼克區損傷的病人雖然可以清楚地說出字詞,卻是亂無章法的組合,而他們也無法理解別人說的話)、聽覺皮質或視覺皮質、與運動皮質。 事實上,任何心智活動都需要大腦各部位的協同運作,就像交響曲需要不同樂器一起演奏。另一方面,大腦裏的這些樂器必要時還能變換角色,彼此支援。 總之,大腦的運作遠比特定區域論者所以為的還要複雜,也更具彈性。布羅卡的發現成為大腦地圖的起點,而大腦地圖其實只是了解心智活動的起點。 參考資料:Paul Broca – Wikipedia

4月15日—絕無僅有的全能天才達文西

最偉大的畫作與最偉大的壁畫分別是什麼?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蒙娜麗莎》以及《最後的晚餐》。是的,光憑這兩幅家喻戶曉的畫作,就讓達文西躋身最偉大的畫家之列,但你知道嗎?他還是雕塑家、建築師、工程師、發明家、解剖學家、地質學家,甚至是物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