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nity Test

首次原子彈試爆命名為「三位一體」的背後故事

首次原子彈試爆命名為「三位一體」的背後故事

首次原子彈試爆命名為「三位一體」的背後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七年後,當初負責曼哈頓計畫的葛羅夫斯將軍於1962年寫信給歐本海默,詢問他用三位一體來命名(Trinity),是否因為這名稱在西部河流和山峰中很常見,比較不會引起注意。歐本海默回覆:

「我的確建議這個名字,但和這無關。……我為何選擇這個名字不是很明確,但我知道當時我腦子裡在想什麼。約翰·多恩(John Donne)死前寫了一首詩,我非常熟悉也非常喜愛,詩中引用了這段話:『正如所有地圖上的東與西——我亦如此——合為一體,死亡也觸及了重生。』不過這仍不足以構成三位一體,倒是在另一首更著名的虔禱詩中,多恩開頭寫道:『猛擊我的心吧,三位一體的上帝』……。」

約翰·多恩的肖像畫。圖片來源:Wikipedia

由此可知,1945年歐本海默將原子彈試爆取名為「三位一體」,是源自多恩的詩。不過我們如果再繼續深究,會發現更有意思的涵義。

這首詩是多恩於1633年所寫,題為《神聖十四行詩》,前四行如下:

「猛擊我的心吧,三位一體的上帝;

因你至今只是輕叩、低語、照耀,來修補我;

但若要我重生並站起來,就請重塑我,

用你的力量來摧毀、吹散、焚燒,使我煥然一新。」

歐本海默在回信中只寫出第一句,但他對多恩的詩如此熟悉,當他想到三位一體這名稱時,這四句一定是完整地浮現出來。其中摧毀、吹散、焚燒這幾個詞儼然就是原子彈爆炸的具體現象,而詩的涵義也恰恰反映出歐本海默的心中寄望:毀滅是為了重生。

歐本海默原本就博學多聞,不過他之所以知道多恩的詩集,背後卻有個令人唏噓的愛情故事

1936年歐本海默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任教時,和就讀於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的瓊·塔特洛克(Jean Tatlock)交往。瓊的父親是著名的英國文學教授兼語言學家,因此她對文學作品也多所涉獵,正是她將多恩的作品介紹給歐本海默。

瓊·塔特洛克(Jean Tatlock)攝於1940年。圖片來源:Wikipedia

瓊當時不但積極參與社會運動,還加入美國共產黨。這段時間歐本海默受她影響,也同情左派、支持工運,交往的朋友中更不乏共產黨員(後來他接受安全審查時,這段黑歷史便成了對他不利的證據之一)。

歐本海默曾兩度向瓊求婚,但都被她拒絕了。1940年11月,歐本海默搞大了一位有夫之婦的肚子,兩人迅速結婚,但他和瓊仍暗通款曲。1941年,瓊畢業後成為精神科醫生,該年十月,歐本海默獲「鈾委員會」邀請加入原子彈的研究後,才和瓊劃清界線。

歐本海默在曼哈頓計劃期間是否和瓊還有婚外情,眾說紛紜,但他的確在1943年6月特地前往舊金山,到瓊的公寓過了一夜。據歐本海默回憶,瓊有重度憂鬱症,當時正在接受治療,他接到她的電話,覺得非去不可才去的。那晚瓊表明自己仍深愛著他,但歐本海默第二天離開後,便未再和她見面。

1944年1月4日,瓊溺死於家中浴缸,留下一封未簽名的遺書。警方宣稱是自殺,但許多人懷疑她是被自殺的,因為當時瓊正因共產黨員身分被FBI監視,歐本海默到她家過夜,或許讓情報機構擔心舊情復燃,原子彈的機密資料有外洩之虞,所以才下手以絕後患。(電影《奧本海默》對此也有著墨,有興趣人的可以到Netflix觀賞。)

左為飾演歐本海默的席尼·墨菲,右為真實的歐本海默。

曼哈頓計畫的安全主管當天即向歐本海默告知瓊的死訊,歐本海默當下眼淚奪眶而出,情不自禁地娓娓道出對瓊的一往情深,還說真的沒有其他人可以讓他傾訴。歷史學家·赫肯(Gregg Herken)便認為,滿懷愧疚的歐本海默是為了紀念他所深愛的瓊,才以多恩的詩句為原子彈試爆命名。

究竟歐本海默的真正用意是什麼已無從得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對他而言,三位一體的意涵絕對是超乎宗教的。

參考資料:

  1. Trinity (nuclear test) – Wikipedia
  2. Batter my heart, three-person’d God – Wikipedia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ean_Tatlock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