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初夏,第二次世界大戰正酣,美國雷神公司(Raytheon)的實驗室內,磁控管部門主管史賓塞(Percy Spencer)忙著測試一台雷達設備。
四年前英國人才發明可產生高頻無線電波——也就是微波——的磁控管,可大幅提升雷達的分辨率,預警德國飛機來襲。由於磁控管的公差不能超過萬分之一英吋,一位機械師傅一週才能做出一件,但英國需要好幾千個才夠,便找上美國幫忙,史賓塞因此扛下這個重責大任。
其實史賓塞從未受過電學方面的正規教育。他1894年7月19日出生於緬因州一個小鎮,一歲半時父親過世,他便被叔叔收養。孰料7歲時叔叔也死了,他不得不輟學,靠打工賺錢養活自己和嬸嬸。16歲那年,他聽說當地一家造紙廠打算使用電力,從未見過電的史賓塞躍躍欲試,趕緊囫圇吞棗,塞進電力的相關知識,如願應徵上僅有三名的技術員職缺。

1912年,鐵達尼號撞上冰山沉沒,這起事件激發史賓塞對無線電的好奇,便加入了海軍。他利用夜間自學,加上實際操作艦上的設備,很快成為無線電技術的專家。1925年退役後,他即進入雷神公司,加入真空管部門,直到二次大戰爆發,轉而負責磁控管部門。
在史賓塞的督促下,雷神公司每天可做出100個磁控管,但他並不因此滿足,繼續設法提高生產效率,最後他想出一個工法,讓每日產量躍升到驚人的2,300個。除了生產製造,他還絞盡腦汁想著如何改進磁控管,才會親自做各種實驗。
1945年這一天他做完測試後,走出實驗室,拿出口袋中的巧克力棒想要解飢,才發現巧克力竟然融化了。史賓塞愣了幾秒鐘,唯一能想到的可能性就只有磁控管所發射的微波造成的。巧克力棒中的水分子兩端分別有正負電荷,隨著微波的交變電場來回旋轉,千萬個水分子彼此摩擦生熱,因此融化了巧克力。
他又拿玉米、雞蛋來做實驗,搞得實驗室滿地都是爆米花,一個工程師還被雞蛋噴了一臉。為了試驗不同波長與功率的微波,他做了個鐵箱子將磁控管包圍起來,前面裝上加了鐵網的玻璃門,好進行觀察(微波的波長超過12公分,不會穿過鐵網),史上第一台微波爐於焉誕生。
史賓塞發現微波加熱食物的效率極佳,便於10月8日提出微波爐專利申請。一年半後,雷神公司推出第一部商用微波爐,高一米八、重340公斤,還得用水冷卻,主要在餐廳、火車、郵輪上使用。隨著技術演進,微波爐的體積與價格逐漸縮小,才自1980年代開始走入家庭,如今已經幾乎是家家戶戶必備的家電產品。

不過可別以為史賓塞因此發明而大賺一筆,其實公司只給他2美元象徵性的獎勵──這是雷神公司員工提出發明的獎勵標準,至於專利權就歸屬於公司。
史賓塞先後一共取得三百項專利,後來還當上雷神公司的副總裁與董事。不過最大的肯定或許是麻州大學頒給他的榮譽博士學位,彌補了他幾乎從未受過正式教育的缺憾。
參考資料: